剛結束拾光舉辦的創作者工作坊 ,書展夢幻行程終於告一段落了。這幾天一共參加了3場 Sydney Smith 的活動(專業論壇、童書論壇、創作工作坊)。Sydney 很用心,每一場分享的內容都不一樣,花了點時間把手寫筆記整理起來。
專業論壇
- 創作你最在乎的事,可以是回憶、平靜、恐懼、傷心、失去、童真、鄉愁等等。我們擁有共同的人類經驗與情感,即使作品有特定的主題背景也都能感同身受。
- Margaret Wise Brown(月亮晚安作者)曾說,要當一個好作家,你必須愛孩子所愛,而不是愛孩子。Sydney 另外補充,要為孩子而寫作,但是為所有的孩子寫作(too general)是不可能的。只要寫給過去孩子的你,只要寫給現在孩子的你。(Write to the child you were and the child you are.)
- Sydney 以前是個敏感小孩,喜歡躲在沙發後面,把收音機湊在耳朵旁聽著傷心的音樂。
- 他覺得連續圖像(sequential image)和電影故事板(storyboard)很詩意,很喜歡這樣的表現方式。有時候覺得文字容易搶走圖像的神秘感。
- Sydney 曾經問 Dennis Lee (加拿大童詩 Alligator Pie 作者)為什麼要寫關於恐懼的童詩,Dennis 回答,這裡是讓孩子體驗恐懼的最安全的地方。
- 書是一個情感的地圖,幫我們疏通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情感,也能激發同理心。
- 對創作者來說每個小動作都非常赤裸(exposed)。我們都希望可以「快點」變得「更放鬆」(rushing to feel relaxed),這是一件很矛盾的事。
- 他在 Small in the City 這本自寫自畫的書中,才重新找回創作的喜悅。他認為身為創作者要有一個重要的能力,就是預期觀眾的反應。就像導演希區考克導的從來都不是演員,而是觀眾。Sydney 覺得自寫自畫的時候,就像是同時扮演導演、攝影師、化妝師等等,擁有完整控制權。
- 他喜歡創造圖文搭配(Counterpoint)的模糊地帶,讓讀者自己詮釋故事,對號入座。有時候文字說一件事,圖像則給更多資訊。
- 速寫本是暖身的地方,隨時讓手保持溫熱,就像伸展一樣,讓自己暖機準備好。
- 繪本很神奇,有文字有圖像,可以用畫面「有的」和「沒有的」來說故事。
- 打破規則,沒有人在乎你怎麼做,人們只在乎成果。
- 什麼是風格?專案付出多少熱情、作品如何與人連結、花多少時間在作品上,就是你的風格。
- 永遠為了故事和讀者服務,不是為自己服務。Serve the story and readers, not ourselves.
- Sydney 想讓孩子們知道,他們可以「選擇」製作他們的記憶。他們可以自己做決定。I choose to remember the memory now.
兒童沙龍
- ”When I remember hardly happened; What they say happened I hardly remember.” — Linda Pastan, 1982
- 記憶是模糊的?真的有發生過嗎?記憶可以定義我是誰嗎?如何理解記憶?
- 當藝術家很棒,可以用藝術呈現很不起眼、很私人、對自己很特別的記憶。
- 在繪本裡,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關係。必須尊重小讀者,如同大人一樣。小小孩知道,小小孩也會想照顧父母。曾有人問重病住院的孩子最害怕什麼,孩子回答他最擔心的是父母。
- 真實的記憶有時候很艱難,很殘酷,但又十分重要,他揭露了真實的自我。
- 我記得的回憶通常不是那些大節慶,而是些奇怪的畫面、有光的畫面、當我「在」的時候。
- 擁抱自己的敏感吧!感性、多愁善感是一種超能力!
- 繪本只能展露一部分的我,但又不是很精確的呈現。畫面無法表現完整的我的樣貌與事實。
創作工作坊
- 大學讀設計學院,大學時期做完一個黑白版畫作品後,確定自己想做童書插畫。大學畢業後他在咖啡店工作了五年,一邊建立作品集。即使作為一個插畫家,他還是掙扎了十多年的時間。
- Sydney早期風格和現在不同,後來覺得自己並不擅長畫笑臉,而是處理複雜細膩的情感。他認為明白自己的強項和弱項、知道別人對作品的回饋、覺察自己對作品的反應,都非常重要
- 想像你很喜歡的創作者,他喜歡什麼,他的生活長怎樣,他對什麼感到自信,他會做怎樣的決定。你可以假裝是那樣的創作者,假裝擁有那樣的自信。真正的自信和假裝的自信並沒有差別。
- Sidewalk Flowers是 Sydney 重新打造自己的一本書,為這本書做了大量速寫練習。
- 他喜歡 Ben Shahn 和Alois Carigiet,會模仿他們的畫風。
- 他喜歡街頭攝影、電影、劇場和音樂。例如Robert Frank(攝影師)、Soul Leiter(攝影師)的作品。
- Sydney認為可以多參與從事藝術工作相關的社群,一起創作、觀看好作品、分享與討論。一個人工作很孤獨,有時候也很掙扎。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,一起前進吧!